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反思汶川大地震(石齊平)

石齊平談引起地震的多種原因與反思

鳳凰網專稿
2008年05月14日



鄭浩:在地震發生之後,應該有哪些方面還要值得認真的思考,我們再來聽聽石齊平先生是怎麼看的?我們知道在一個大災過後,其實牽扯到民生、社會問題等等方方面面,那麼您是怎麼看有關的注意的問題的?

石齊平:像這種大災難對任何一個國家跟社會來講,都是一個不幸,但這個不幸往往也可以提供一種教訓,教訓裏面我們當然就可以學到很多的經驗,避免以後發生同樣類似狀況的時候,重蹈覆轍。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都是這樣子在不斷地進步,所以我們現在就不妨就這個有關的專案提出一些反省或者一些檢討的地方,也許值得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審思。第一個就是我們聽說,當然還不是那麼確定,昨天我在做第一個反應的時候,我就想到,因為那個地方距離三峽大壩很近,所以我就很擔心三峽大壩是不是比較安全,後來過了一陣子,有關方面就跟大家說,放心,沒有問題。

我們聽了也很欣慰,這裏面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據說三峽大壩當初在規劃設計的時候,也有一種地質學說的方面的說法,就是說他們會擔心這麼大的一個壩,蓄積這麼多的水,對地質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這個影響不排除有可能會誘發地震。

這一兩天確實也有人又提出同樣的一個質疑,我們不是學這個地質科學的,我們無從判斷,但是我們覺得有科學家也提出這種質疑,而且國際間確實也有類似的這種巧合或者先例,當建造一個大壩或是建造很多水電站的時候,確實在那個附近引發了,或者正好湊巧碰到了大地震。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值得國家科學研究部門,當成是一個學術研究也好,實際上做一件事也好,認真去論證的一個題目,這是第一條。

第二就是從這個大壩我們聯想到,今天我們談到國家的發展,要重視生態環境,發展的理念不要在一味地去以追求GDP作為一個理由來跟大自然抗衡。

我覺得這個還是我們今天發展上必須要思考的一種哲學,前兩天正好就是母親節,我們都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就是大地,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你必須要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情,從來我們的祖先,不管任何一個民族,統統是敬畏大自然的。

其實這個我覺得這個觀念不是迷信,你如果不敬畏大自然,過度的去開發它,過度去傷害,它要稍微動一動就造成一個巨大的災難,你看這個地震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太怕人了,所以這是第二條,我們從發展的哲學裏面,做一些反思,作為我們以後的參考。

第三個就是我們注意到同樣是一個地震高發地帶的日本,他還是不斷的發生地震,但是相對來講,他造成的傷害、人員的傷亡在國際間來講是相對最低的,這裏面有什麼重要的原因呢?我覺得當然他的救災的經驗比較豐富是一條原因。

第二他的建築跟各種工程的設計可能把這個地震的因素,包括是一條關鍵的因素擺進去,比方說我們建三峽大壩的時候,肯定就把這個因素擺進去了,所以他能夠抗衡很大的地震。

鄭浩:抗震10級。

石齊平:但是除了三峽大壩之外,一般的公共的基本建設,比方像學校,比方像醫院,比方像多少層以上高樓,我覺得我們中國的設計法規裏頭也應該把地震的一個要素更多的來加以重視,來降低以後,即便發生同樣類似情況的一個傷亡率。

鄭浩:當然了,要從大災當中吸取一定的教訓,另外我們也在不斷的,源源不斷的報導地震發生之後,來自海外的,特別是港澳臺地區,還有一些愛國的華人華僑的募捐是源源不斷,對這些募捐如何來用,看來也是一個問題,您怎麼看?

石齊平:我可以談三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我記得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雪災的時候我也提到過,我認為在雪災的時候政府已經動員了非常有效率的,包括解放軍,但是相對來講,民間的力量似乎相對比較弱了,相對於日本、臺灣或者是其他的地區,我覺得民間力量還是中國可以好好的去開發的一個資源。



志願者稱平武縣200人因得不到救治死亡

南方網 2008-05-22


核心提示:藥在平武奇缺。王麗說她與許多人身上起了紅點,沒有藥,只能去綿陽。趙俊芳則透露:地震後,平武縣醫院只死了2人,但因為缺藥,許多人得不到救治,200人已經死亡。

廣東中山市公路鋼結構製造有限公司工程師崔向東的車,經江油、北川,目的地是平武。這已經是5月21日早上,距離汶川8.0級大地震發生已經快9天。在此次地震各個重災縣城中,由於地形複雜,處於大山環抱之中,平武是最後一個打通生命線的縣城。

崔向東及同行的工程師此行是搶修涪江上游的一座橋,這座橋是平武縣響岩鎮至南壩鎮之間的咽喉要衝。

在正常情況,可以從三條省道逼近平武,一是從北面的甘肅隴南、汶縣,經九寨溝縣進入平武,二是從東北面的廣元,經青川進入平武,三是從南面的綿陽經江油進入平武。北面山高路遠,且深受地震破壞,運輸效率低,東北面青川木魚鎮段尚未開通。

地震發生後,南線被稱為平武的生命線,這座涪江上游的橋因餘震坍塌之後,平武再度成為孤城,運輸物資車輛難以進入。

平武與甘肅隴南接界,是四川最北的縣之一,西面與九寨溝縣相接,東面與青川縣相接。全縣共25個鄉鎮,6000平方公里,是綿陽面積最大的縣,約占綿陽全部面積的1/4。

平武山區,許多人家是獨門獨戶,分散居住於大山溝溝坳坳裏。一位從裏面逃出來的村民說:連火種都沒有了,這樣的地方目前只能靠解放軍背著食物進山去解救他們。

臨時指揮部前負責災民安置工作的平武縣監察局紀委常委霍新明介紹,仍有許多村子與外界音信不通。

來自河南的志願者趙俊芳向記者介紹:直至18日平武縣城才運進來帳篷等救災物資。此時,離地震發生時間已經過去了6天。

但19日餘震,響岩至南壩鎮中斷。

在這個孤島之中,除了18萬平武人之外,還有抗震救災的部隊、疾病防醫人員、醫護人員以及來自各地的志願者。更糟糕的是,除了急待運入的救援物資,還有急待運出或救治的傷患。

趙俊芳此行於20日去綿陽買藥,去綿陽時,生命線尚通。回程時,才知道豬耳嘴道路不通。

藥在平武奇缺,在生命線打通前,除了空投外,陸地運輸很難到達。王麗說她與許多人身上起了紅點,沒有藥,只能去綿陽。

趙俊芳則透露:地震後,平武縣醫院只死了2人,但因為缺藥,許多人得不到救治,200人已經死亡。

南線還有一條4米寬的村道,繞道九靈山可以到達南壩鎮。經過這種村道除了速度慢、錯車、倒車不便之外,還必須經過一座橋,通過這座橋的車的載重不能超10噸。同時,通過這條路比從現在的道路多用1個小時,這極大的影響了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進入南壩、平武的效率。

在豬耳嘴塌方的情況下,這條村道也無法通行,因為必須過了豬耳嘴後才能進入九靈山村道。

還有一條道路可通平武,從廣元(綿陽)自竹園出綿廣高速上劍青公路,經青川縣城,過青溪鎮進入平武。但目前劍青公司路段因向青川縣城及木魚鎮輸送物資,轉移青竹江和堰塞湖危區人口,造成道路擁堵,道路時通時斷。同時,這段公路還包括一段約30公里的村道。

記者從南線,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到達平武。霍新明說:因為餘震頻發,上述道路多處大山之中,路線較長,上述兩條道路即使打通,也隨時有斷掉的可能。

桂段長向記者介紹:目前除了搶修臨時大橋外,還正在涪江河上搶修一座浮橋,以保證生命線暢通。他沒有透露這座浮橋開通的時間。

(本文來源:南方網 作者:侯繼勇)



新聞聯播、福建廣電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CCTV.com
2008-05-16


13日,CCTV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向《新聞聯播》提供了一條新聞,節目當中出現奧運火炬手捐款後合影留念時拍的畫面,畫面中捐款人做出了捐款動作,但手裏卻沒拿錢,給觀眾造成誤解,並造成了負面影響。央視《新聞聯播》、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就此事道歉並解釋。

視頻截圖

央視網5月16日訊 5月13日《新聞聯播》播出新聞“奧運聖火完成在福建龍岩的傳遞”。新聞當中,播出了奧運火炬手為災區人民捐款的畫面。畫面中三位元火炬手只有捐款的動作,手中沒有拿錢。節目播出後,引起了觀眾和線民的質疑和誤解。現將情況說明如下:

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參加福建龍岩火炬傳遞的火炬手們立即發出了為災區捐款獻愛心的倡議,三位奧運火炬手也在火矩傳遞的現場進行了捐款,奉獻了他們對災區人民的一份愛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記者拍攝了捐款活動過程。在捐款活動結束之後,現場的一些攝影者請求三位火炬手在捐款箱前再次走過合影留念,福建廣電集團的記者也拍攝到了這一鏡頭。之後,由於需要緊急轉場,繼續拍攝下午的火炬接力活動,記者沒能向隨後趕到的文字記者做出特別的提示,導致文字記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一鏡頭和捐款活動的畫面一起傳送回福建廣電集團新聞中心。為了搶在傳送聖火傳遞公用信號佔用訊道之前傳送素材,福建廣電集團新聞中心通聯部負責人在新聞中心稿件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未經福建廣電集團新聞中心值班主任審查,將長度近2分鐘的捐款活動素材在當天傳到中央電視臺。

畫面傳到時,距離《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已經非常接近,加上當時正在緊張直播“關注汶川地震”這一突發事件,同時需要趕制《新聞聯播》關於汶川地震的各條新聞。導致編輯人員在時間非常緊的情況下,沒有仔細審核,將這一畫面編輯並播出。

節目播出之後,觀眾和網友紛紛打來電話提出質疑和批評。經福建方面確認,在當天中午和傍晚在長汀舉辦的龍岩站聖火傳遞結束慶典儀式上,包括畫面中的三個年輕人在內的火炬手們都為四川災區捐了錢,奉獻了他們的愛心。在此,我們一併澄清,並就這一不該出現的失誤向廣大觀眾道歉。這次誤編畫面的播出給三位元向災區捐款的火炬手也帶來了不良影響,在此也向她們致歉。我們會在全力作好當下抗震救災報導的同時,確保播出的每一個新聞畫面都準確和及時,並力爭在以後的節目製作當中,繁忙不忘安全,緊張不能失誤,把我們的節目做好。

對於向我們提出質疑和批評的觀眾與網友,我們也由衷地表示感謝!也請你們繼續支持我們的節目。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

2008年5月15日


福建廣電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5月13日向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提供了一條新聞,題目是《奧運聖火完成在福建龍岩的傳遞》。節目當中出現了奧運火炬手捐款後合影留念時拍的畫面,畫面中捐款人做出了捐款的動作,但手裏沒有拿錢,給觀眾造成了誤解,並造成了負面影響。現將當時情況說明如下:

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參加福建龍岩火炬傳遞的火炬手們立即發出了為災區捐款獻愛心的倡議,並在傳遞現場專門組織了捐款。根據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記者的講述,當天中午火炬接力的間隙,他臨時接到緊急通知,在龍岩閩西賓館拍攝火炬手臨時為突發特別嚴重地震災害的四川汶川災區捐款活動。這位元記者按照要求,拍攝了捐款活動過程。捐款活動結束之後,一些攝影者請求火炬手們在捐款箱前合影留念,記者也如實拍攝了這一鏡頭。之後,由於沒有意識到這個鏡頭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而且需要緊急轉場,繼續拍攝下午的火炬接力活動,他沒顧上向隨後趕到的文字記者作出特別的提示,導致文字記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一鏡頭和捐款活動的畫面一起傳送回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為了搶在傳送聖火傳遞公用信號佔用訊道之前傳送畫面素材,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通聯部負責人在新聞中心稿件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未經值班主任審查,將長度近2分鐘的捐款活動素材傳送給了中央電視臺。

對於一些觀眾的誤解,福建有關方面鄭重聲明:龍岩火炬手的捐款活動是真實的,不存在造假的問題。對於提出質疑和批評的觀眾與網友,我們由衷地表示感謝。因為,這件事情給我們重重敲響了警鐘。對所犯的失誤和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深表歉意。相關人員在接受了嚴肅處理後,我們也對這一事件的發生進行了嚴肅檢討和深刻反思。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引以為戒,舉一反三,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

2008年5月15日




王石深感不安 災區現場向廣大網友致歉

第一財經日報
2008-05-22


王石本人也通過網路等媒體對其早前言論致歉,稱:“我現在認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所說的那句話值得反思。這段時間我為這句話感到相當不安!

從照片可以看出,萬科此次專門製作了賑災廣告衫

在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個人博客發表“慈善應是持續活動”及“萬科普通員工捐款建議10元為限”等言論後,經歷近10天爭議的萬科公司5月20日終於發佈公告,宣佈以純公益性質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復與重建,並以綿竹市遵道鎮為重點。具體方案為:批准公司在淨支出額度人民幣1億元以內參與上述工作;上述費用將在未來3到5年內,根據實際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將在每年年報中披露具體支出情況。

昨天,萬科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譚華傑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斬釘截鐵地代表萬科董事會作出如下表態:一是萬科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在綿竹市範圍內參與任何商業開發;二是萬科所謂的淨支出額度1億元以內,是指不會有任何要求回收成本、盈利的支出。所謂1億元以內,是指屆時全部支出不一定正好達到1億元,可能存在小數點後的毫釐之差;三是不管災區重建的土地以什麼形式出讓,萬科不會擁有產權;四是萬科此次的建設以醫院、學校等公建配套為主,並參與災後恢復重建的規劃諮詢,幫助災區旅遊業的恢復。不會參與任何有產權的住宅區開發;五是目前以幫助災區群眾臨時安置為主,醫院已開始選好重建地址。

昨天,王石本人也通過網路等媒體對其早前言論致歉,稱:“我現在認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所說的那句話值得反思。這段時間我為這句話感到相當不安!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國線民的分心,傷害了線民感情。二是造成了萬科員工的心理壓力。三是對萬科公司形象造成一定影響。”他還透露,萬科將於近期幫助當地政府建設臨時安置災區群眾的簡易房,安置人數可能逾萬,並幫助當地在明年4月重現梨花節這一旅遊節日。

5月15日,王石在撰文回應網友關於萬科捐款是否太少的疑問時,因其發表“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等言論引起爭議。在新浪、網易、騰訊等網站,對於王石言論的討論區中,反對比例超過八成。

自5月15日開始,處於風口浪尖的萬科開始在其官方網站上事無巨細地記錄自己抗震救災的一舉一動。

5月12~5月16日,萬科除捐款220萬元、派出部分志願者向災區運送物資以及開展社會募捐活動外,主要以幫助受災員工、搶修萬科項目和評估萬科專案的安全係數等工作為主。對於受災員工,除了派出搜救隊及派發救援金外,還進行了心理輔導。

5月16日,四川有關領導在四川省建設廳抗震應急指揮部會見王石一行,商討災後重建。王石表示,萬科將盡全力支持災後重建。從5月17日開始,王石的博客上增加了震後目擊圖片,他表示:“萬科人在行動。”5月19日,王石透露,經綿竹市政府認可,萬科把該市遵道鎮作為災後重建第一站。

5月18日,萬科派出45名員工護送賑災物資到達遵道鎮,同時約有110名工人一同前往災區進行帳篷搭建。5月20日,萬科在遵道鎮4個安置點的197個帳篷搭建完畢,而且已為指揮中心搭建簡易棚。萬科方面描述稱:“15:19,萬科部分工作人員在吃今天的第一頓飯:速食麵+礦泉水。”

這天,萬科也開始通過媒體,解釋員工捐款並不會受制於10元上限。並表示,截至19日,僅深圳公司員工已捐款19萬元,相當於每人捐出近千元。

萬通公司董事長馮侖告訴本報記者,地震發生後,王石和他剛好在一起,王石立即和以企業家為主體的一些非盈利組織聯繫,一共聯繫了7、8家,決定發起“牽住孩子的手”的公益活動,“我們討論和打電話聯繫,他忙到夜裏3點多鐘。”

馮侖還介紹,王石今年初就已經和他相約夏天到哈佛大學專門研習如何利用商業力量和管理辦法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並已經聯繫好到美國一些基金會學習。“他做公益是一貫的,由於博客中個別言辭的問題,遭到這麼多非議,這真的不公平。”

“博客是即時的,有些想法不一定系統準確,所以發言也要更慎重和嚴謹。”馮侖說。


附:王石博客原文

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網友56)

網友:

才200萬,太失望了!!!!!

萬科在我心中的形象大減!!!


王石:

地震發生當天,萬科集團總部捐款人民幣200萬。

一些網友對這個數字很不以為然,大呼和萬科形象不相稱。什麼形象呢?不少帖子舉出捐款超過1000萬的企業名單,呼籲萬科再多捐點,不要顯得寒酸、摳門。

對捐出的款項超過1000萬的企業,我當然表示敬佩。但做為董事長,我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這不僅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單項捐款數額,即使授權大過這個金額,我仍認為200萬是個適當的數額。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為負擔。

中國的滬深兩地股市約2000家上市公司,如果一家捐20萬,雖每家捐贈數額有限,加起來就是四個億,很可觀的一筆款項。但上市公司捐款的數量又是多少呢?所以號召更多的企業參與更有社會積極意義。

地震翌日,通過阿拉善生態保護協會,聯絡中城聯盟、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歐美同學會、數字中國等六家企業家NGO組織開秘書長聯席會議,形成了“拉住孩子的手”為主題的募捐行動,號召所在會員捐款,金額為5萬、10萬、20萬三個數量級,捐贈的目標是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專項資金對倒塌學校的重建和受創學生的治療和心理輔導。萬科第一個捐出20萬,得到積極回應。許多會員企業在已經捐出款項之後,又認捐一份,現已籌集款項800萬元,其中中城聯盟300萬、阿拉善300萬、企業家俱樂部100萬,及其他。秘書長聯席會形成統一意見:對學校的重建和學童的支持將持續,而不是一次過;各協會的企業家不僅出錢,還要出精力、時間參與學校的重建和恢復教學秩序的工作。

至於我本人,主要的關注點在地震波及嚴重的成都萬科社區的住宅耐震情況。

目前,萬科建築研究中心的工程專家會同清華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專家已抵達成都,在萬科開發的住宅社區開展勘查工作。預計兩個星期會出勘察結果。在完成萬科社區的勘察之後,將協助有關部門對成都的建築進行安全鑒定。對受地震波及的成都建築進行安全鑒定是必要做的。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汶川、都江堰等震區的救人搶險告一段落,萬科的專家組將進入這些地區對建築物進行勘察,總結抗震結構的損壞程度,改進今後住宅建築的抗震能力,保障社區業主的生命安全。

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建設部門開始調查:倒塌校舍違規建設高度超5層

人民網
2008-05-16



這次地震災區倒塌的學校有5層以上的教學樓,並且多是預製板屋頂,違反了《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規定。建設部已要求當地建設主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人民網5月16日電 今天上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韓進、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楊榕、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研究員趙鳳新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震區校舍倒塌等話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韓進介紹教育系統受災情況

網友“不是我不愛你”:為什麼學校師生死傷這麼多?請介紹一下當地教育部門的受損情況。

韓進: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在下午2點28分,正是學生集中上課的時間,校舍倒塌,造成老師、學生傷亡比較集中。我們和大家一樣,希望沒有一個老師和學生傷亡,但這次是巨大的自然災害,事實是殘酷的,我們向被地震災害奪去寶貴生命的老師和學生表示我們深切的哀悼。

教育系統的總體受災情況正在統計之中,目前掌握的情況還是比較初步的,根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截至14日,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地震倒塌房屋21.6萬間,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災縣資訊尚未傳出,數位未包括在內),一些教育行政部門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壞,北川縣教育局辦公樓整體垮塌,62名工作人員只有19名生還,局長遇難。地震災害損失的整體情況待核實準確以後有關部門會公開發佈。

韓進回應“校舍倒塌多”質疑

網友“杜康”:為什麼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學校校舍?

韓進:我們也注意到新聞報導上有大量學校倒塌的資訊,對此我們十分痛心。媒體和社會不斷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過高,這也是我們十分關心和從一開始就不斷關注的問題。目前在抗震救災中的主要任務是救人,對這些問題將來會通過認真調查來確認,若確實存在品質問題,一定從嚴查處,絕不姑息,會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待。

韓進:偏遠地區學校的恢復和重建由政府承擔責任

網友“養得一團春意在”:請問教育部對於校舍改造是否有近期和長遠規劃?城市的孩子當然問題不大,可有些農村偏遠地區的校舍是真沒錢改。

韓進:國家對於義務教育的發展和普及是有要求、有規劃,也有學校建設標準的。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要承擔全部責任。對於受到地震災害的區域,學校的恢復和重建國家會給予支持。尤其是對農村偏遠地區,不僅僅是學校的建設,對於教師的工資、學校的辦公經費,都要由政府來承擔責任。

楊榕闡述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要求

針對網友關於學校建設標準的問題,楊榕介紹說,目前我國針對中小學校已有專門的《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對中小學校校址選擇、平面佈局、教學及輔助用房、建築層數和構造、交通和疏散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對於中小學校建築的抗震設計要求,在《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都有相應的規定。

楊榕:中小學校教學樓倒塌原因已開展調查

網友“獵隼”質疑:現行法規明文規定:中學教學樓高度不准超過5層,教學樓屋頂必須鋼筋水泥現場澆注不准使用預製板,為什麼這次地震災區倒塌的學校有5層以上的教學樓,並且多是預製板屋頂?

楊榕回答說,《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規定,中學教學樓不應超過5層,教學樓採用何種的結構形式,要根據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和當地的抗震設防要求來確定。這次中小學校教學樓的倒塌情況,已要求當地建設主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楊榕介紹主震過後餘震期間保證安全的措施

網友“杜康”:餘震期間,要注意哪些與建築有關的事項?

楊榕:主震過後,餘震很多,為保證人員的安全,首先應對房屋進行初步鑒定評估,經鑒定為危險的房屋及有待進一步鑒定的房屋,應遠離。在搭設臨時避難設施時,應選擇安全場地,避開危房,遠離危險源。對室內燃起管道、灶具、用電設備等,應確保安全關閉,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楊榕介紹震後危房處理方案

網友:地震之後的危房如何處理?

楊榕:這次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倒塌、變形、開裂或損傷,我們已派有關專家趕赴地震災區,指導和幫助房屋受損鑒定、評估,對於受損房屋,首先要進行初步鑒定,主要是對房屋的變形、開裂和損傷情況進行檢查。經初步鑒定,確是基本安全的,允許繼續使用,是嚴重破壞和無加固價值的房屋建築,則要在現場劃定警戒線,予以警示,等待拆除。其餘的情況,要做進一步鑒定、評估,暫不使用。

趙鳳新:汶川是用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

針對網友汶川縣城是不是震中的質疑,趙鳳新解釋說,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汶川縣城是這次地震的儀器震中,即用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特別是地震斷層破裂的初始點。這次地震斷層破裂的長度長達300公里,因此很大區域範圍內的破壞程度都相當嚴重。破壞程度最嚴重的區域被稱為“極震區”,這次地震的極震區相當大。

另外,這次地震的斷層是一個逆沖斷層,斷層兩側的震害程度會有差異。斷層是單側破裂,在破裂方向上的地區震害會較重。這種種因素都將影響著震中區的震害分佈。

趙鳳新稱將綜合考慮是否提高抗震設計標準

針對多位網友提出是否要提高中小學校抗震標準的問題,趙鳳新說,建築抗震設防標準是衡量抗震設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或設計地震動參數及建築的實用功能重要性所確定。事實上,經過1966年邢臺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對工程震害調查和相應的科學研究後,我們都在其後的建築抗震設計標準修訂工作中提高了建築的抗震能力。這次地震以後,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設計標準,我們會結合震後工程震害調查,在地震部門對當地地震烈度進行復核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作出決策。

趙鳳新介紹值得我國借鑒的日本抗震經驗

趙鳳新在訪談中還特別介紹了日本在抗震方面的一些經驗。他說,日本的地震頻度和強度都非常高,但在日本發生大地震時造成的人員傷亡卻相對較少。在日本,公眾普遍瞭解目前地震預報還不過關,難以在震前提供準確的地震預報,因此公眾對政府在大地震前發佈地震預報也不抱奢望。在日本提高各類工程抗震設防水準和抗震能力,提高震後救援能力和公眾的減災意識是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途徑。趙鳳新表示,地震本身不殺人,是房屋的破壞才導致人員傷亡,日本的這些經驗值得我國認真借鑒。

(本文來源:人民網)



姚之隊澄清:風災姚明未捐百萬 平時慈善多匿名

網易體育
2008-05-16
王甯 趙晶


“網上所謂的姚明在颶風中的100萬美元的捐款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據我所知當時火箭全隊的捐款都沒有達到100萬美元!”章明基在接受網易體育採訪時對此謠言進行了更正……

5月12日至今,四川省汶川縣的地震,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全世界中華兒女們的心。在中國體育界,幾乎所有人都選擇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作為中國體育界最知名的“富豪”,姚明先後兩次捐款合計約200萬人民幣,並承諾會竭盡全力幫助災區重建,暫態引起全國球迷一片躁動。

姚明與紅十字鄧尼斯主教會面 討論賑災問題

風災火箭全隊捐款不到100萬

但是有諸多網友在看到這樣一條消息之後對姚明的捐款嗤之以鼻:2005年美國新奧爾良颶風肆虐期間,姚明曾經捐過100萬美元!究竟姚明是不是有些網友口中的“美國死了千把人姚明就捐100萬美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為700萬人民幣),四川這麼多死難者,才拿50萬”呢?網易體育專程連線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對此事進行考證。

“我可以在這裏做出澄清,網上所謂的姚明在颶風中的100萬美元的捐款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姚明當時是參加休士頓火箭隊組織的隊內捐款,而據我所知當時火箭全隊的捐款都沒有達到100萬美元!”章明基在接受網易體育採訪時對此謠言進行了更正。

時光倒轉2005年,當卡特裏娜颶風席捲新奧爾良時,還拿著新秀合同的姚明正在國內隨著中國男籃集訓。根據可靠資料顯示,當時NBA和WNBA兩大組織一共捐出了200萬美元。個人捐款最多的是加內特,為120萬美元,馬布裏拿出100萬美元,科比不過捐出10萬美元。更多的NBA球員,只是通過“得分換善款”的方式(每在球場上得1分,便捐出1000美元)來表達愛心。如果姚明真的捐出了100萬美元,這條消息為什麼沒有震驚美國籃壇,甚至整個美國,成為最具爆炸性的新聞?而NBA官網也沒有理由不去報導。

姚明捐款多為匿名

“現在很多人對姚明的捐款頗有微詞,但是我想表示的是,一個人在慈善事業上的貢獻並不是完全以所捐獻的金錢數額來衡量的,而我可以透露的是,姚明很多慈善捐款都是匿名的,外界媒體甚至我們都不知道,之前四川的白血病兒童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勞倫斯頒獎典禮上被孩子的父母說起,這件事情可能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章明基接著說道。

在2004年的時候,為了救助四川白血病小孩羅洋,姚明捐款16萬元,雖然最後無法挽救洛羅洋的生命,但是姚明給孩子的一個電話成為這個只有16歲人生旅程的英俊少年最後、也是最美好的回憶。當時這件事情在全國範圍內還沒有傳開,但是在四川地區已經家喻戶曉,直到後來的勞倫斯獎頒獎典禮上,小孩的父母遠赴千里到達上海,為的就是看看自己的恩人姚明出現在現場的大螢幕上。

“姚明太偉大了,他當選勞倫斯第一當之無愧,他的大恩大德我們永生難忘。”小孩父親羅明富說著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疊匯款單,放在最上面的一張是姚明匯來的支票,合人民幣16.5294萬元。“這張匯款單我一直放在最貼身的地方,我們是今年1月29日中午11點30分左右收到的,這一天我們一輩子都會記得。”他說話的時候,妻子苟小蓉一直在旁邊抹淚。

在2005年姚明到中國人民大學出席中華骨髓庫的推廣活動時,羅明富還在現場再次感謝自己的恩人。姚明說:“那天晚上接到電話(被告知羅洋的事情)以後我睡不太好,這個世界上我知道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幫助,而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幫不過來,但是當你聽到這個消息,知道有一個孩子需要幫助,至少我心裏感覺放不下這個包袱。最後雖然說我們沒有成功的挽救羅洋,但是羅洋用他的生命啟發了我,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如果每個人都要經歷這麼一次的話,得需要多少生命,我們要防患未然,希望大家也想想,不要等到那天以後受到這樣一個啟發。”

樹立正確捐款價值觀

本次汶川震災,姚明在捐出50萬人民幣的同時,也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外幣帳戶捐贈了21.4萬美元,這在捐款金額上已經是中國體育屆個人最多,而承諾在災區重建的時候捐出重建款的行為更屬圈內翹楚。

“現在是我國的非常時期,全國上下應該都是團結一致抗震救災的行為,而捐款已經能表達出一個人的心意。而外界那些質疑聲說嫌他捐的少的,我想這應該是一種不正確道德誹謗吧,姚明在慈善方面從來都是十分積極的,這一點我想人們都看在眼裏。而在這個時候指責一個人捐的多或者捐的少完全是一種不正確的價值觀!”章明基接著說道。

愛心與金錢永遠無法劃上等號。根據眾多採訪過姚明的中國記者透露,在姚明心裏,祖國永遠排在第一位。美國領空上彌漫的對中國不利的隻言片語,姚明提及無不憤然。姚明曾說,我永遠是一個中國人,在涉及國家榮譽的事情上他從來都是毫不含糊,在NBA征戰的6個賽季中,每每有國家隊的召喚,姚明什麼時候像那些美國人和塞爾維亞人一樣拒絕為國效力呢?

一位同仁說得好:“不要以金錢衡量一個愛國之人的愛國之舉,在祖國最需要我們的時候,中國人最應該做的是抱在一起,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安樂窩中,指責同胞‘愛心匱乏’!”



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近日各媒體都報導了溫家寶在前線指揮受阻的消息。5月13日,彭州市10萬群眾被困在山中,物資無法運入。溫家寶看到災情後痛哭,並在電話裏向軍方大喊:“我不管你們怎麼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

激動之下,溫家寶甚至把電話也摔了,並對登機部隊官員撂下重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不過隔了一天的5月15日,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才聯合發出指示,要求各救災部隊要發揚“尖刀”精神,“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險、哪里最艱苦,就沖向哪里”。

根據新華網的報導,在地震發生後的72小時黃金時間結束時,諾大的災區,軍方僅出動直升飛機20架,而進入震中汶川縣的兵力不足1000。

根據中共官方媒體發佈的消息,目前中國七大軍區中除了瀋陽軍區之外,其餘六大軍區都有部隊參與了此次抗震救災。

但是從出動的兵力情況來看,濟南軍區是各軍區中最多的,而在家門口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成都軍區表現卻更差,而且在震後初期行動更遲緩。

為什麼成都軍區不作為,有線民分析,成都軍區、廣州軍區都是聽江的;只有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和瀋陽軍區才是胡的天下。



紅十字會回應質疑否定每頂帳篷1.3萬元說法

南方網
2008-05-21

核心提示:網上傳言,中國紅十字會某官員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將送往災區價值1300萬元的1000多頂帳篷。中國紅十字會20日中午回應稱,向災區運送的帳篷平均每頂1174元。截至19日,一共向災區送去了價值1540多萬元的帳篷13114頂。


南方網5月21日報導,在社會各界慷慨解囊,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的時候,也有一些疑問開始讓人們產生疑慮。

聽說,各地慈善機構會把一部分捐款留作本地慈善基金,是真的嗎?慈善機構會從善款中提取管理費嗎?提取多少?作為什麼用途?我們捐的錢有多少可以最終到達災民手中?……

網上傳言,中國紅十字會某官員在接受CCTV-4採訪時表示,將送往災區價值1300萬元的1000多頂帳篷。

經計算,每頂帳篷高達1.3萬元,網友紛紛跟帖表示質疑。

中國紅十字會20日中午在接受《商務週刊》採訪時回應先前網上質疑,說向災區運送的帳篷平均每頂1174元,而不是網友所說的每頂1.3萬元。截至19日,一共向災區送去了價值1540多萬元的帳篷13114頂。

《商務週刊》報導稱,中國紅十字總會宣傳處處長夏洪豔表示,看到網上有這樣的傳言之後,紅十字總會隨即進行調查,但並沒有找到接受CCTV-4採訪的這位“官員”,“紅十字會沒有人說過這些話”。夏表示,截至19日,中國紅十字會一共向災區送去了價值1540多萬元的13114頂帳篷,平均每頂帳篷1174元。自四川地震發生以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全國各地分會的備災救災倉庫所有庫存帳篷已幾乎全部運往災區。

《商務週刊》報導稱,“1174元,這幾乎是全國價格最低的帳篷”,中國紅十字會賑濟處一工作人員說。

隨著捐贈的款物分批次投入救災,一些疑問開始產生,很多網友提出“捐款不放心,還是捐物安全一點”。網上流傳著有關慈善組織管理費高達30%的傳言,並想像那些錢可能會被用作非慈善用途。雖然很快有網友指出管理費實際上是不超過10%,但還是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還有網友找出一些新聞報導,證明以前的災難捐款,慈善組織可能截留部分捐款作為備災基金。此時網上剛好出現了煙臺捐款“提取一定比例支援災區”的報導,更是讓人們疑慮重重。

我們捐的錢會被提取多少管理費?會被挪作他用嗎?甚至一些網友開始考慮是否放棄向紅十字會、慈善總會捐款,改為其他方式幫助災區人民。

昨天,民政部、中國紅十字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分別就此作出了回應。

民政部:工作費用政府支付

對於公眾擔心捐款被挪用或截留的擔心,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龐陳敏說,民政部在5月前已經發佈了救災捐贈管理辦法,對救災捐贈的管理包括資金使用做了明確要求。對這次救災捐贈有更具體的要求———

首先要求所有的接收機構,各級民政部門接收的捐款,一律不得從捐款中開支任何工作性的費用。另外,要求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等慈善組織,不得將此次救災接收的捐款中提取部分留作原始資金。

龐陳敏向本報記者解釋,民政部門接收的捐款一律不得再從中開支任何工作性的費用,這是因為民政部門的工作費用,由政府支付了。基金會可以收取管理費用,用於日常的工作經費,這個比例由各基金會的章程確定,但這些費用要對社會公佈。

對於外界有中國紅十字會採購物品價格遠遠高於市場價的說法,龐陳敏表示,這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

慈善總會:會把管理費降到最低

中華慈善總會昨天也在中華慈善網上釋疑。對於目前很多網友關心的管理費和工作經費問題,總會負責人鄭重聲明,中華慈善總會從未以提取工作經費作為接收捐贈的前提。

這位元負責人也表示,慈善工作需要成本包括必要的專案管理費和工作經費,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根據《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中華慈善總會將努力把所需成本降到最低。以今年春季南方冰雪災害接收捐款為例,除極少量的專案管理費外,該會未提取任何工作經費,全部撥付災區。

紅十字總會:嚴禁挪用轉入備災基金

中國紅十字總會是此次輿論漩渦的中心,很多網上傳言都是圍繞該組織的。

5月18日,中國紅十字總會發出通知,要求其轄下的分會“切實做好5•12地震募捐款物管理、使用工作”。在通知中,總會強調,“公眾為此次地震災害所捐贈的款物必須專款專用,嚴禁以轉入備災基金等名義扣留、挪用、截留或用作其他事項”,“各級紅十字會要及時向社會公佈募捐情況及資金物資使用情況,提高透明度,同時要自覺接受和配合審計部門的審計工作”。

也就是說,大家不用擔心捐款會被部分挪作他用。通知中沒有提到管理費的問題,記者看到,《中國紅十字會募捐和接受捐贈工作條例》規定:“根據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規定和國際慣例,可從募捐款中提取3-5%的管理費支付”。記者瞭解到,管理費的提取確實符合國際慣例,幾乎所有的慈善組織都會提取比例不等的管理費用,用於基本的運營。

廣東慈善組織:此次募捐不提取管理費

廣東省接收的善款將如何支配?對此,接收捐贈主要管道之一的廣東省慈善會秘書長方炎松表示,接收的捐贈資金、物資除了扣除賑災宣傳、物資運費等籌款發生的費用之外,其他將全數用於四川地震災區的救援、重建使用。而廣東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徐火周則表示,目前基本開銷均在此前基金會的經費中支出,沒有動用四川災區捐款,至於今後如何扣除該筆費用,要等待中國紅十字總會的統一指示。

據方炎松介紹,按照慈善基金會有關管理規定,參考國際慣例,對於一般非專項性的社會捐贈,基金會可以按照不超過10%的比例抽取資金,用於本地賑災經費和基金會辦公費用等。但是由於此次向四川地震災區的捐款比較特殊,省慈善會決定專款專用,全部款項、物資都用於四川地震災區使用,不做他用,不過由於在賑災籌款過程中涉及到向媒體投放公益廣告、印刷宣傳單等支出,因此會從捐款中支出這部分經費開支,“現在支出大概有幾十萬元,但是與目前省慈善會收到捐款2億多元相比,這個比例微乎其微”,方炎松表示。

徐火周則表示,目前籌得的善款已有一部分撥付四川災區用於緊急救援,剩餘資金也將作為災後重建、孤兒孤老生活供養等所用,而且由於目前紅十字總會沒有明確指示,因此宣傳、物資運費等費用目前都在此前基金會經費中支出,沒有動用四川災區捐款。

對於捐贈資金的最終用途,方炎松表示,省慈善會作為一個平臺接收社會捐贈,“但是資金如何使用不是由慈善會說了算,接收和使用是分開的,這也是為了規範資金的使用”,方炎松提到,資金的使用要由災區當地政府部門提出統籌使用辦法,明確用途後慈善會才從管理的資金中撥付,並派遣工作人員到當地參與監督管理。

“提取一定比例支援災區”?煙臺民政局回應質疑

煙臺民政局公然表示要截留捐往地震災區的善款?“煙臺將根據災區需要,從愛心捐款裏抽取一定比例支援四川災區。”當地新聞報導裏的這句話讓網友們感到非常氣憤。本報記者核實,事實並非如網友所理解的那樣“截留”,相反是“添加”。因為“愛心捐款”是當地每年都搞的捐款活動,當地許多窮困學生等群體得到救助。此次“愛心捐款”恰逢地震,群眾捐款更加踴躍,所以提取一定比例支援災區。

當地媒體5月14日報導,“14日上午,煙臺市召開全市支援地震災區愛心捐助工作動員大會。當天,煙臺各界捐款達到了420.08萬元。煙臺將根據災區需要,從愛心捐款裏抽取一定比例支援四川災區。”最後一句裏的“愛心捐款”被外地網友們認為是此次捐助給四川震區的善款。“捐贈人可同意煙臺民政局截留一部分捐款?”網友質疑說。

本報記者昨天向煙臺民政局進行電話採訪。接電話的賀女士解釋說,“愛心捐助”是從2002年以來由市委市政府組織的一項慈善活動,所募得的善款稱為“愛心捐款”。

5月19日,煙臺市政府網站掛出了一條消息《煙臺市2008年愛心捐助款將全部用於抗震救災》。“煙臺市自2002年開始,於每年4-5月份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募集資金救助煙臺弱勢群體。今年的愛心捐助活動按原計劃定於5月14日舉行,籌備工作已於5月10日前全部就緒。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煙臺市委、市政府決定結合原計劃舉行的愛心捐助活動,開展抗震救災愛心捐助活動,並將募捐的所有款物全部用於抗震救災。”

2007年煙臺利用愛心捐助共救助困難學生25813人,發放愛心救助資金1560.716萬元。如果原計劃用於救助困難人士的捐款全部捐到災區,煙臺需要救助的人們怎麼辦?

煙臺市民政局的賀女士稱,目前還沒有詳細的計畫,最大的可能是由市財政撥款解決。


(本文來源:南方網)



冒賑災之名發財 不法商家遭查處

成都傳媒集團
2008-05-23



核心提示: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分局查獲一利用紅十字會名義銷售帳篷、睡袋等賑災物資的商家。商家負責人等6人已被刑拘。

成都傳媒集團5月23日報導 記者昨日獲悉,市公安局錦江分局查獲一利用紅十字會名義銷售帳篷、睡袋等賑災物資的商家。商家負責人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當中。同時,我市公安機關將嚴查非災民集中安置點使用賑災帳篷和睡袋的行為。

5月21日上午,市公安局錦江分局經偵大隊接錦江區紀委通報,位於一環路南三段16號的“蜀山行”戶外用品經營店冒用錦江區紅十字會的名義銷售賑災物資。經偵大隊民警會同區紀委、區工商局、區紅十字會立即前往“蜀山行”戶外用品經營店,將該店負責人劉值每及該店銷售賑災帳篷的有關人員12人帶回大隊審查。

經過訊問,市公安局錦江分局經偵大隊獲知“蜀山行”戶外用品經營店負責人劉值每冒用錦江區紅十字會的名義,從浙江寧波江北牧高笛廠家用抗震救災物資專列將貼有“賑災帳篷”及“賑災物資”標記的賑災帳篷616頂、賑災睡袋880個發回成都,並在該店內進行銷售。經初查,從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至今,該店先後以550元——945元不等的價格售出賑災帳篷120頂,以60元——99元不等的價格售出賑災睡袋692個,銷售額累計達12萬元人民幣,其他各類帳篷、睡袋經營額60余萬元,總銷售經營額80余萬元。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已被立為重大非法經營案。

目前,該店內涉案的各類帳篷418頂、睡袋400個,以及營業款現金79340元已被扣押,劉值每、李永斌、潘燕、巫禮波、鐘培英、鄒立軍等6人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之中。

市公安局副局長何建生昨日告訴記者,針對此類違法行為,市公安局已下發了《關於迅速對我市非災民集中安置點使用賑災帳篷和睡袋進行依法查處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立即組織民警以派出所為單位,對轄區內非災民集中安置點使用帳篷和睡袋的情況進行巡查,一旦發現有使用賑災帳篷和睡袋的,將立即依法處理。《通知》中說,如發現賑災帳篷和睡袋的使用人為災民,公安機關將依法告知其不准在非災民集中安置點搭建,應自行拆除,並到政府指定的災民接收點安置。如使用人不是災民,公安機關將追查其使用的賑災帳篷和睡袋的來源。若賑災帳篷和睡袋為購買所得,公安機關將一查到底,追查到銷售地點、進貨管道,並對銷售人員採取強制措施。

(本文來源:成都傳媒集團 作者:劉禕)


孫中山秘書之孫怒斥國家地震局局長
中國地震預報監督機制嚴重缺失亟待建立健全

21CN論壇 2006-10-16
原文網址 http://news.21cn.com/today/2006/10/16/3001973.shtml
作者:朱健國


10月6日陳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

為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自然災害預測的準確率,孫中山的秘書陳友仁之孫陳一文先生,于2006年8月10日專函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嚴厲斥責“他排斥與壓制中國地震局內外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自主創新地震預測成果,同時公開宣揚地震預報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解脫自己作為中國地震局局長及地震局的當代責任,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全極端不負責任!”——國家地震局長期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正確建議和公眾監督,拒用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預測科技成果,將使唐山大地震悲劇可能在國家地震局公開宣佈的中國第五次地震活躍期(現在已進入)重演!認真總結唐山大地震悲劇中國家地震局的失職瀆職責任,建立科學民主的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是事關今日中國能否建立“和諧社會”的又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2006年10月6日,陳一文先生在深圳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消息,並提供了相關證據文本。

身高一米八六,滿頭銀髮,目光堅毅的陳一文,指著一張老照片——祖父陳友仁1927年與毛澤東、宋慶齡等人在漢口開會的合影——自我介紹說:祖父陳友仁既是孫中山先生親密的外事秘書、顧問,也是傑出的愛國外交家,曾于1926-1927年擔任廣州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自己是一個母親為猶太人的英籍華人,1942年出生於英國,1950年因父親陳依范(英籍新聞工作者、1938年與1946年訪問過延安,1947年協助新華社創辦倫敦分社)應邀來新中國幫助新華社開展對外宣傳工作,隨父從英國倫敦定居北京;1968年畢業於北京機械學院後,在原一機部撫順挖掘機廠從事生產勞動、技術革新工作、技術情報研究工作;1979調回北京安排在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擔任全國青聯一機部系統特邀委員;1981年至2000年,擔任〔美國〕嘉利華公司駐北京聯絡處首席代表,後為北京市凱利華資訊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自1990年以來開始跟蹤調查研究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的發展及其遭遇的困難與阻力,2002年被聘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2004年又被聘為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現為義務扶持中國被壓制的科學新技術發明者的社會活動家和科技先鋒思想探索家。

熟悉陳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說,陳一文先生發表多篇關於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能源與環境、大氣污染、強子力學等問題的重要論文,在海內外產生積極反響,特別是其2004年以來多次被權威報刊文庫轉載的《中國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高速健康發展呼喚向傳統科學技術基本理論提出挑戰的科技創新成果》、《中國必須走世界任何國家從未走過的新型能源環境發展道路!》等論文的核心觀點,深受科技界關注。科技部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中國科技資訊網》〔www.chinainfo.gov.cn〕主頁下邊專門開闢《陳一文先生就解決中國能源與環境問題》專欄,發表有陳一文160多篇文章。定於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三屆(上海)環保與新能源國際論壇”接受了陳一文的兩篇論文《大氣“氧氣枯竭”是比“全球溫室效應”對人類持續健康生存造成更為嚴重危害的惡果》與《對傳統能源以及新型替代能源進行綜合分析科學評價的十八項評價指標》。據陳一文介紹,這兩篇極具超前創新理論的科技論文在中國環境與能源領域可能形成轟動。

八年三上書——國家地震局始終拒絕公眾建議與監督

1998年以來,陳一文先後三次上書批評國家地震局,呼籲最大限度地調動專業和民間群測群防地震的積極性,建立一個政府職能部門與民間專家共生的中國地震預測多元化監督機制,迅速啟用被壓制的地震預測科學新技術發明者自主創新的“土儀器”及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預測科技成果,以防範唐山大地震悲劇在中國重演。但這些重要建議八年來始終未能得到任何答復。值此中國今日進入第五次地震活躍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日益迫近的嚴峻局面,國家地震局卻一再壓制公眾的科學建議和合法監督,以堅持“地震不可預測論”的謬論來推卸有效防範地震災難的責任,實屬嚴重不作為與瀆職。

第一次是1998年12月15日,在國家地震局地震預測專家汪成民、黃湘甯以及孫威等民間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下,陳一文向北京市長賈慶林呈交了一份《關於加強首都圈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的緊急建議》的信函和建議書,強調中國有一批非主流的地震預測專家已突破了地震預測的關鍵科學技術,希望儘快採用。論證了最大限度調動群測群防的積極性是搞好首都圈地震工作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證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的,是能預報的。不能因為專業部門因私心所堅持地震不可預測的錯誤觀點而把非專業部門地震專家們的地震預測視為“干擾”。國家地震局壟斷地震預測資訊、拒絕監督的局面必須迅速改變。

此信估計轉到地震局後被壓制,陳一文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第二次是2003年11月12日,瞭解到地震領域外新調來的宋瑞祥局長對於地震預測的基本態度與前任領導明顯不同,陳一文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的身份,直接給宋瑞祥局長寫信,談《張鐵錚預測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對我們的啟發》,希望宋瑞祥局長能改變國家地震局堅持“地震不可預測論”以及手握大權的“主流專家”們對地震局堅持“地震能夠預測”非主流學者以及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無理壓制;建議局長以身作則主動訪問、請教、搶救已八十高齡並體弱多病的中國著名地震預測學專家張鐵錚與北京理工大學地震預測專家鄭聯達教授的地震預測研究成果;建議破除國家地震局大部分權威人士的“地震在當代不可預測論”,承認“地震在當代中國已有人有新方法新技術進行預測”和“中國目前已經具備實現地震準確可靠預測的基本條件”的事實,並樹立全面突破“更上一層樓”的信心。

對於中國當代能否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及其主要阻力問題,陳一文在信中坦率地寫道,“根據我從1990年逐漸開始的對中國地震預測技術發展的跟蹤、調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可以打一比喻∶
數名非主力登山運動員已經分別探測清楚通往頂峰的所有途徑,包括通的和不通的,個別人也曾經登上頂峰。因此,這些隊員,儘管始終是非主力隊員,他們對登山隊整體登頂有信心。儘管多數主力隊員從來沒有登上頂峰,始終認為爬不上去,只要隊長重新組織隊伍,以有實踐經驗有信心的非主力隊員為主,登山隊肯定能夠實現整體登頂。
現在的關鍵是看宋局長願不願意親自領頭擔任中國支登山隊的隊長?”

陳一文認為,多年來國家地震局的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國家地震局一直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一位任務,而將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次要工作,這是必將導致唐山大地震悲劇再次發生的根本原因。

信中,陳一文毛遂自薦∶“如果國家地震局領導有興趣的話,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諸多專家群體的支援配合下,我可以在以下領域向中國地震局領導提供諮詢意見和評估意見∶

以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首要任務、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二位任務建立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原始創新的多種地球物理手段基礎上的全國地震監測、地震預測系統的總體規劃與實施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地區性國際合作〔中亞地區性合作、遠東地區性合作、東南亞地區性合作〕的規劃與實施方面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通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多位地震預測技術專家及其地震監測儀器配套系統和地震預測方法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中國地震局的政府採購建立以以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首要任務、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二位任務的採購規劃、評標標準和評標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通過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的中國創新科學思路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中國地震預測科學與日俱進實現更多重大突破與發展發揮促進作用,而不是阻礙作用更加科學有效的地震預測評價標準的建立提供諮詢意見。

“對於通過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某些適合引入中國的國外地震預測科學技術成果提供諮詢意見。”

此信依然“泥牛入海無消息”。

第三次是2006年8月10日,陳一文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名義又專函新一屆國家地震局領導陳建民局長,力薦因多次地震預測準確,被實踐證明是中國最傑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孫威高級工程師,希望陳建民局長細讀孫威三十年地震預測實踐研究工作的實錄《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書稿;由此迅速改變中國地震部門長期以來對被實踐證明已經正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無理壓制,儘快恢復1974年國務院69號檔確立的“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群測群防”之路!

預計到再次發生前一封信的遭遇,陳一文的這封信不僅寄給陳建民局長本人,寫給國家地震局系統多位元院士,寫給中國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研究所所長與多位骨幹,同時寫給國家減災委專家組的多位專家等三十多位人士。現在已得到數位專家私下的贊同,但陳建民局長卻在兩個月過去的至今仍然沒有任何答復。有鑒於此,陳一文只好訴諸媒體求援公眾。如讀者要求,陳一文對本報公開披露該信全文不予反對。

孫威的鐵證——國家地震局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30年

陳一文隨信向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多位院士、研究員推薦的24萬字長篇紀實《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實際上是一部控訴國家地震局“地震當代不能預測專家”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血淚史,它以近乎“工作日志”的再現原始資料方式,披露了國家地震局自1976年以來,三十年中,一再漏報唐山大地震等十多次地震大災驚心動魄的事實,而這些漏報地震大災(包括唐山大地震),都曾被多位“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及時預測、及時報告,然而卻一次又一次被國家地震局壓制了,並且連報告預測的原始紀錄資料也被隱藏或銷毀。國家地震局某些人一再向國家領導彙報說,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災,屬於事前毫無前兆,無人可預報的不可預報之天災,但事實上,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災的悲劇升級,多與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人禍相關。——

原包頭鋼鐵設計院計算站電腦硬體技術員孫威,其30年的“民間地震專家”生涯開始於1975年2月9日成立的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自1975年6月被評為包頭市“優秀地震測報員”後,他多次糾正國家地震局的錯誤預報,多次補正國家地震局的漏報,多次應邀向全國地震預報會議介紹成功經驗。因為1975年6月起,孫威就在包頭鋼鐵設計院的支援下,自行研製了比國家地震局設備先進的地傾儀、地重儀、地應力、土地電、磁偏角等5種連續可見地震資訊自動記錄儀器,並探索出挑戰傳統地震理論的“孫氏地震預測新方法”,受到國際地震預測研究者的高度評價。

試看孫威1976年前後受到國家地震局的多次無理壓制,即可見一斑:

1、反駁國家地震局的不實預報被壓制

1975年8月,國家地震局一位副局長帶頭到內蒙古檢查群測群防工作,宣佈包頭——五原地區可能會發生六級地震。孫威根據自己的觀測資料反駁說:在一個月內不會有波及包頭的有感地震。結果,直到1975年底,在包頭——五原一帶,連一個四級地震也沒有發生,孫威地震觀測點因為預報“沒有地震”而出了名,受到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頭鋼鐵公司地震辦的表揚。

2、震前向地震部門預報唐山大地震被壓制

1976年6月26日到7月27日,孫威向包頭市地震辦趙興黃主任預報:根據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觀測和自動記錄圖顯示,7月底8月初,在包頭市東部偏南地區可能發生很大的地震。7月14日至7月27日,又多次電話預報給趙興黃主任。結果在7月28日早晨6點多鐘,得到包頭市地震辦的通知,唐山市7月28日零晨3點42分發生了7.8級大地震!當天早上,孫威又向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預報,今天還可能有7級左右地震發生。果然當天18點45分,唐山真的又來了一次7.1級地震。

從唐山大地震的空前悲劇來看,孫威的這些報告的預測意見都未被國家地震局採納。不僅如此,連孫威這些預報的原始紀錄也被人刻意銷毀——在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到處都找不到1976年6月26日到7月27日的值班電話記錄本了,青山小賓館“準備會”的記錄也不翼而飛。趙興黃和郝榮更是一問三不知,再追問就裝腔作勢地說,是嗎?有這回事嗎?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好在紙包不住火,包頭市地震辦的一位值班員終於找到了電話記錄本,但已經撕掉了7月7日到7月15日的有關頁次。好在孫威自己留下了連續完整的記錄和資料。

3、向地震部門預報四川的松潘—平武7.2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8月16日22點06分,在四川的松潘——平武地區發生了7.2級地震。孫威在在8月14日就斷定兩三天之內會發生7級左右的地震,用電話向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預報了,結果未被採納。

4、向地震部門預報寧夏的巴音木仁地區6.2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的9月22日8時,孫威和觀測點同事一起乘火車從包頭趕到呼和浩特市向內蒙自治區地震辦汪丹主任預報:1976年的9月23日,包頭東部偏南200-500公里範圍內,可能發生5.5-6.0級地震,震中列度約為8度。此預報從1976年的9月3日就向包頭有關部門預報了,但一直不被採納。結果,1976年的9月23日04時07分3.8秒,在寧夏的巴音木仁地區,真的發生了6.2級地震,震中列度約為8度。

5、在地震局會議上預報天津寧河發生6.9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10月21日,孫威在赴京向國家地震局預報新震情報受阻後,給國務院寫了一封預報地震的信:黨中央、國務院、華國鋒主席,從我們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得到的觀測資料表明,在11月上中旬,華北地區還有可能發生破壞性強震,望能予以重視。

六天后的10月27日,孫威又在冶金部科技大會上代表和在京直屬單位地震觀測點負責人的彙報會上,準確預報:在11月7日到17日的10天內,中國可能發生兩次7級左右的地震,一次可能在京津唐地震老區,天津鋼廠要做好防震準備。

1976年10月30日,國家地震局劉英勇、衛一清等局級領導在木犀地河邊木板棚召開“京津唐地區震情分析會商會”,孫威在會上再次預報上述震情。但是會議結束時,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負責人否定了孫威的再次預報,宣佈上報國務院的“會議記要”是:京津唐地區今冬明春沒有大於6級地震,京東南天津、寶坻一帶沒有大於5級地震。然而事實恰恰相反:1976年11月7日02點04分,四川鹽源泉西北川滇藏交界一帶發生了6.9級地震;11月15日21點53分,天津寧河發生6.9級地震,天津市第二毛紡廠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部遇難!老百姓氣憤地喊著,明明知道有地震還對老百姓保密,一氣之下砸了天津市地震局的牌子,還把砸壞的牌子倒掛在原地示眾。

更可憤的是,一如唐山大地震後,國家地震局沒有在任何文字材料上留下有多人曾預報過這次地震的痕跡,此次,國家地震局再次向上級和公眾隱藏了許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曾準確預報過這次地震的資料。國家地震局每一次漏報地震致災後,甚至在地震系統內部堅持“地震當代能夠預測”的地震預測專家或民間地震預測專家提出了正確的預測而且被新發生的地震所證實後,仍多次向公眾隱瞞真實的情況,使“地震當代無法預測”的謬論能夠維持下去,以便保護他們能免受受問責。

6、國家地震局曾肯定孫威研製發明的地震前兆監測儀器的先進性,後卻因私利而拒絕推廣應用。

1977年2月16日,國家地震局下達005號檔稱∶“今年一月我局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土地電、土地應力測報地震經驗交流會,在這次會上包鋼設計院地震組介紹了地應力測報地震的經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會議建議建議在重點地震監視區擴大試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此組建試驗小組,並邀你單位孫威同志參加此項工作……。”

1977年3月28日,國家地震局下達052號檔進一步稱∶“今年一月我局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土地電、土地應力測報地震經驗交流會。會議認為包鋼設計院研製的簡易地應力儀通過前階段實踐有預報大震臨震的苗頭,有必要選擇一些重點地區〔京津唐渤張、蘇魯皖、冀蒙晉交界地區〕進行觀測試驗。……試驗費用……,由局群測群防經費中開支。”並明確規定,籌建29個試驗點,以國家地震局檔的形式,正式立項。

在書稿中,孫威強調指出∶“這是對我發明的‘包頭應力’的肯定,是對我們1976年多次成功預報地震的肯定。”

然而,不久,國家地震局在人事變動後,突然將周恩來主持制定的“群測群防”地震防範方針視為“文革遺產”,內幕卻因一些主流權威認為鼓勵“群測群防”會給漏報震情的國家地震局帶來問責之災甚至有致命威脅,於是製造由頭將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全國地震群測點全部砍殺和“清理”,致使被實踐證明確實“有預報大震臨震的苗頭”的孫威地震預測儀器“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因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屬於“群測點”被砍掉,海內外尊重的中國最傑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孫威“下崗”待業,失去地震前兆監測試驗點17年。直到1995年,遼寧省地震局兩位尊重孫威的地震預測專家升任有關職務,有權請孫威到遼寧合作繼續“孫氏地震預測法”試驗,“孫氏地震預測法”才重獲為民為國分憂的機遇。後來孫威得以在北京電業中學再建群測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又聘請孫威作為“客座教授”與長期合作共同實驗研究探索孫威儀器神奇性能的物理機制。孫威還將“群測點”建到美國,在加州建了多個地震前兆監測點。

近年來新的科學實踐證明,孫威的儀器能夠在不同大陸〔亞洲與美洲〕、不同地質條件下的不同地區皆有較高靈敏度和實用性(即他的儀器1975-1978年期間曾經多次抓住過的地震前兆),可不斷重複對多次新的地震再次抓住“確定性地震前兆”〔即“地震不可預測”專家們承認他們始終未能抓住的可以用來預測地震的地震前兆〕:如1999年11月29日12時10分遼寧省岫岩5.6級地震;2000年1月12日7時遼寧省岫岩(偏嶺)5.1級地震;2003年5月28日19時09分21.6秒美國5.0級地震;2003年8月16日18時56分43.2秒內蒙古巴林5.9級地震;2004年3月24日09時53分45.0秒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5.9級地震;2004年12月26日08時58分55.2秒印尼蘇門答臘西北近海6.7級地震等。

三十年來,國家地震局一直對國內堅持“當代能夠實現地震預測”的所有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進行排斥與壓制。陳一文先生舉出20多個採用不同儀器、技術、方法實踐檢驗證明成就卓著的非主流地震預測專家。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張鐵錚、沈宗丕、李均之教授、鄭聯達教授、呂大炯研究員〔旅美華人〕、壽仲浩〔旅美中國人〕、韓延本研究員、任振球研究員、孫威客座教授、王文祥研究員、楊武洋博士研究生、徐秀登教授、陶守正教授、、宋松、劉承昌、李階法、高發金、郭寶昌,王斌、馬未宇等。不僅如此,國家地震局系統內所有堅持“當代能夠實現地震預測”具有創新精神的專家也都一再受到打擊與冷遇,代表人物包括:汪成民教授、耿慶國教授、黃相甯副研究員、徐道一研究員、徐好民研究員、張網厚研究員、強祖基教授、曾小蘋研究員、錢複業研究員、趙玉林研究員等。

為何孫威等許多民間業餘地震預測一再勝過了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

陳一文認為,國家地震局從1966年邢臺地震中總結出的“小震鬧,大震到”經驗,對震前有前震的許多地震的預測來講確是成功的經驗。但是,遼寧省地震局以此成功地預報了1975年2月14日遼寧海城至營口7.3級地震後,國家地震局某些權威人士誤認為它是預測一切地震的經典模式。然而地震的發生模式是多元化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以及1978年再次發生的海城地震前就沒有前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雖然唐山地區許多群測點利用自己研製開發的“土儀器”監測記錄到清楚的地震前兆、其他地方張鐵錚、孫威等不少民間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根據自己抓住的地震前兆分析也報告自己的預測意見,皆因為不符合“小震鬧,大震到”模式,特別是不符合國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負責人梅世榮等人當時堅持“華北不再有強震”的判斷,因而受到堅決否定。唐山大地震悲劇發生之後,國家地震局梅世榮等權威一方面上騙中央,謊稱“唐山大地震前毫無前兆,因而無法預測”,由此拒不檢查自己背離“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群測群防”地震工作方針的嚴重錯誤所造成的不可原諒的悲劇後果之責任。國家地震局幾十年來一再搬出“地震不可預測是近幾代人也無法克服的世界性難題”陳詞,蒙哄公眾。

其實,1976-1978年期間,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專家的預測一再勝過國家地震局專業權威的地震預測,首先是因為他們研究開發的“土儀器”優於國家地震局專業隊伍的“洋儀器”:“洋儀器”在1975年海城地震前、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1978年再次海城地震前未能夠監測到可以作為地震預測可靠依據的地震前兆信號,因而聲稱“沒有前兆”,而孫威等許多群測點開發的高靈敏度儀器卻能夠監測記錄到專業“洋儀器”根本監測不到的確定性的地震前兆,並且非常清楚,完全可作為地震預測的可靠依據。

此外,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專家的監測方法先進——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當時對許多地球實體信號採取的是“一天定時記錄幾個資料”的時點觀察法,而孫威等某些群測點的監測記錄方法則比其先進——採用每天24小時不間斷連續記錄。遠遠勝過專業“洋儀器”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土儀器”,以及不會遺漏任何地震前兆資訊的新方法,緣于孫威等敢於懷疑和挑戰傳統地震成因理論——現行的、傳統的構造地震理論,是以板塊學說為基礎,以觀測斷裂帶活動為目標,認為斷裂活動是地震的成因;方法是以監測地震活動性為重點,用前震序列及統計規律“以震報震”(小震鬧,大震到);指導思想是長期觀測地形變,認為地下能量需要很長時間的聚積,應力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使地殼發生形變直到被壓壞,能量突然釋放。有了這種片面的指導思想,就會認為一天只要定時記錄幾個資料就足夠了,用不著連續可視的自動記錄。殊不知這種長時間守株待兔的辦法,丟掉了對地震預測非常重要的許多前兆資訊。

近十多年來,國家地震局儘管把衛星遙感、數位化遙測台網……等最先進的常規技術都用上,還是事倍功半,因為他們沿用的地震孕育觸發基本理論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錯誤……。而且,採用更先進的數位化時,如果方法不得當,就會像國家地震局已經造成的惡果那樣,投資了數千萬元的數位化設備,某些重要的地震前兆資訊卻已經嚴重失真,成為“垃圾資訊”。國家地震局如果繼續迷信這些錯誤理論或過時觀念,即使再多引進現代化技術設備,也只會南轅北轍,事與願違。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震監測先進的國家,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採用的地震前兆監測儀器,大多是根據自己探索的新地震預測理論——追蹤前兆資訊,循序漸進地逼近“龍頭”——自行新研製的,而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權威們則採用的是進口的或者仿製的傳統地震活動監測儀器。理論的保守,方法的因循守舊,形式雖洋但是實際上相對落後的儀器,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學權威們一再敗陣于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

從1976年到2006年,整整三十年過去了,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繼續遭到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權威們的排斥與壓制的狀態,竟然毫無改善!當年的壯年小夥孫威而今已成為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孫威的《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書稿,從2005年開始尋求有膽識的出版社,但至今因國家地震局無形壓力而被重重關口壓制難以問世!

陳一文獲得國內外眾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

鑒於國家地震局今日對公眾監督的打壓,已從早期的只壓制不同意見者擴大到所有支持創新地震預測理論和實踐的網路媒體,鑒於近期新地震不斷出現,不斷漏報,陳一文對國家地震局的嚴厲批評和對建立科學民主的中國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的深切呼喚,更顯得切中時弊,極其可貴,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與尊敬。據悉,已經有人認真考慮,要依法狀告國家地震局,提出不作為瀆職行政訴訟,追究其長期壓制地震局系統內以及民間業餘地震專家、逃避公眾合法監督的法律責任。

對於陳一文的工作,唐山大地震悲劇的研究者、知名作家張慶洲先生(著有暢銷書《唐山警示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高度評價道:陳一文對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跟蹤調查研究與社會活動工作的意義不亞於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群體的地震預測研究工作本身!

我們可以說,科學民主的中國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建立健全之日,就是中國人民徹底控制地震之災之時。

(本文已經陳一文先生審定)

2006年10月14日三稿於深圳“早叫廬”




關於舉辦震情資訊保密知識培訓班的通知

转载自http://bjxmz.bokewu.com/blog729643.htm
網路2008-05-23 12:31:07
發表於:博客中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台網中心、預測所、地球所、地殼所、地質所、應急搜救中心、一測中心、二測中心、物探中心:

當前震情形式複雜嚴峻,震情保密事關政治社會影響,責任重大,為作好震情資訊保密工作,定於2008年4月下旬在杭州召開震情資訊保密知識培訓班,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訓內容

1、學習震情資訊保密規定

2、討論震情資訊保密工作措施

3、討論年度會商報告編寫規範初稿

二、參加人員

各單位分析預報部門主任。參加人員需攜帶《中國地震局保密工作手冊》

三、時間地點

時間:4月23日報導,24-25日培訓討論,26日疏散

地點:浙江省地震局

四、其他事項

本次培訓班會務由浙江局和杭州培訓中心承辦。

聯繫人:鐘羽雲:13357105909;熊丹:0571-86472067



揭穿某些專家所謂地震不可預測之謊言


以下是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龍小霞,延軍平,孫虎,王祖正06年9月發表在《災害學》(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的論文--基於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區地震趨勢研究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