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中國水汚染之汚水處理

中國水汚染之汚水處理

懸在村莊頭上的汚水盆突然傾覆--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處理工業汚水的方式招致一次洪災,從汚水直排江河湖泊到建暫存池乃至汚水處理廠,工業汚水的實際處理情況難以樂觀

稿源:南方都市報
日期:[2007年11月24日]
版次:[AA14]
版名:[特別報導]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的工業汚水暫存池,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的正常生活。盧廣攝

  汚水從10多公里之外的造紙廠通過管道注入暫存池。盧廣攝


  “全國都在搞‘零排放’,可是真的達到‘零排放’要求了嗎?”“很多汚水處理廠建好不用,或者根本不能用。檢查的來了,用自來水沖幾天,那當然乾淨了,檢查的走了,排出來的還是汚水。可以查一下,有幾個汚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汚水真的達標了?

  ―――汚水治理專家、世界水協理事劉光釗


  村裏多了個汚水池

  烈日下的向日葵盛開得瘋狂,碩大的花裝飾著千里河套平原。王大寶沒有心情看這些美景,這位在家休假一個多月的內蒙古烏拉特前旗金星造紙廠的工人,穿過一邊是玉米一邊是向日葵的田徑,像一隻兔子,撥開遮眼的青紗帳,飛奔著。

  另兩位烏拉特前旗西山嘴鎮沙腦包村4社的村民,緊跟在王大寶身後。“這次一定要拍到照片,留下證據。”王大寶首先穿過的是父親王計兒的田地,“這裏,明年就不能種了。”

  三個人匆忙奔向一處高聳的大壩。兩輛推土機正在7月的陽光下將大壩前成片的玉米推倒。幾位村民蹲在大壩上,默默看著。

  “他們把玉米毀掉,挖土修大壩。”王大寶已經不是第一次目睹這樣的場景,三年來,他常在休假的日子裏,看到推土機毀掉正在生長的莊稼。田地一年年縮小,大壩一年年長高。

  一年年長高的大壩裏,裝著的是王大寶工作的工廠排放的汚水。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了王大寶家門前的大壩用途,大壩圍起的是一座周長14.8公里的巨型汚水池。資料說,2005年,烏拉特前旗投入1545萬元,實施了工業、城市汚水合排應急工程。官方給這項工程起了一個名字,叫“汚水暫存池”,占地350萬平方米,可以存放1050萬噸汚水。

  “國外也有這種例子,比如在澳大利亞內地的沙漠裏,也會有類似的汚水暫存池。”烏拉特前旗修復大壩時,上海,著名汚水治理專家、世界水協理事、上海三愛水務公司董事長劉光釗,正收拾著行李,他將於第二天第83次飛往昆明,參加一個有關滇池汚水治理的會議。

  他翻開一些資料,引例說:“內蒙古的汚水暫存池不是唯一的,在中國的新疆、陝西、甘肅等省區的邊遠地區,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池子。”可是,他強調道:“這些池子要以不影響別人為原則,周圍很遠的地方應沒有老百姓居住。”

  在治水過程中,已經60余歲的劉光釗經常感到心灰意冷,“我有時想,退出江湖吧,不要再治水了。”在上海老城區一座公寓裏,他的居室與那些裝滿了汚水的江河湖泊、汚水池相距遙遠,清香的茶和咖啡又顯得和臭氣熏天的汚水毫不相干。

  “我從1985年去了澳大利亞,那時就開始做汚水治理,後來又回到國內,治太湖、治滇池……唉,為什麼汚水越治越多,越治越嚴重呢?”劉光釗原在國家科委工作,“我很早就意識到,隨著中國工業的高速發展,汚水治理將會很重要。”

  烏拉特前旗的汚水暫存池正是在當地工業和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2007年1-6月份,烏拉特前旗生產總值完成18.2億元,同比增長2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49億元,增長77.1%.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所歸屬的內蒙古自治區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旺地。“十五”期間,內蒙古財政總收入由155.6億元增加到536.3億元,增長2.4倍,年均增長28%.2000年以來,內蒙古經濟發展速度連年保持全國第一。內蒙古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2年以來,內蒙古GDP增速超20%.

  內蒙古塞外星華章造紙公司和內蒙古美利北晨紙業有限公司排放的汚水,是烏拉特前旗這個暫存池汚水的主要來源。這兩家造紙廠是烏拉特前旗的支柱企業。前不久,塞外星華章公司與印尼金光集團重組,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

  有人為烏拉特前旗創造的汚水暫存池提供了理論支撐,那就是“蒸發排汚法”。

  王大寶終於拍下了推土機毀壞玉米地的照片,那兩位緊隨著他的村民心疼地撿起幾截玉米稈,本來再有一個月,玉米就要收穫了。

  大風刮開汚水池大壩

  一群野鳥飛過水面,黢黑的汚水裏瘋長著無名的水草。十多公里之外,兩座大型造紙廠的汚水日復一日排入1050萬噸庫容的汚水暫存池。

  大壩的修建並沒有停止,從2005年4月持續至今,因為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並且,汚水暫存池在投入使用後於2006年4月11日潰壩,目前的工作,一直是潰壩後的修復和加固。

  2005年秋天,占地350萬平方米的汚水暫存池已經蓄滿了汚水。“那時,水最深的地方至少已經4米。”堤壩高過了許多農戶的屋頂,暫存池像是一個懸在周圍農民頭上的一個汚水盆。

  “4月10日那天,刮起了10多級的大風”,那黑色的一天至今印在村民陳栓應的腦海裏,“浪起了1米多高,還下著雪,不,是雨加雪。”

  巨浪拍打著大壩。“南北堤壩都承受不了,我們都嚇壞了,一群群往堤壩上趕。”陳栓應也趕到了壩上。那裏,已經是濁浪滔天。

  就在汚水暫存池南數公里遠的地方,就是黃河,如果南邊的堤壩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汚水終於沒有憋住,烏拉特前旗政府的官員後來承認,由於擔心暫存池南側堤壩被水浪擊毀,就派人扒開了北側的堤壩。

  可是,很多居住在暫存池四周的人,並沒有在那個黑漆漆的淩晨接到撤離的通知。烏拉特前旗旗委副書記衛庶等人起初預計汚水頂多淹掉烏拉山鎮蓿?D三社,所以,只通知了這個村。孰料,2006年4月11日晨5時放水後,洪水進村入戶,一連吞噬了9個村莊。

  烏拉山鎮蓿亥村二社村民李老漢是那天半夜被鄰居喊醒的,“發水了,發水了。”等他出門時,水已來到家門口。他和家人奮力築起一道攔水牆,一直幹到天亮。家居高處使李家倖免於汚濁的洪水,但更多的村民房屋被淹,只好乘著羊皮筏子連夜撤退。

  “我家房後面都是水,院子裏也是。”沙腦包村4社村民王計兒說,他被臭味熏醒後,發現家裏的10多頭奶牛都已經泡在了汚水裏。王家屋後就是“二黃河”(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管道,在河套平原,二黃河與黃河平行,綿延數百公里),從暫存池奪路而出的汚水未在沙腦包村4社停留即湧入二黃河。“我們這個村子托了二黃河的福,要不,也會被淹掉的。”

  “由於汚水暫存池緊貼黃河大堤修建,風大浪高,危及大堤安全、危及黃河水質,政府迫不得已決堤泄水,淹沒區的群眾作出了巨大犧牲。”災難發生後,烏拉特前旗旗委書記賈英祥說。

  “這不是天災,是人禍!”被汚水淹掉家園的村民忿忿不平。

  這是中國水害史上奇特的一場洪災,人為蓄起的汚水淹沒了家園,9個村莊數千百姓流離失所,數千畝農田失去了種植功能。2006年4月14日,受淹嚴重的農民每人拿到了300元的預借賠償款和50斤白麵。

  劉光釗在上海聽到內蒙古的這一事件時,有些吃驚又覺得在情理之中。“不凖往黃河裏排了,總不能憋住不排吧?”中國的汚水治理令他憂心忡忡。他1992年從澳大利亞返回國內,決心治理越來越多的汚水,“那時,太湖還好,但是無錫市里的河道已經很髒了,上海的蘇州河、黃浦江也已經髒得不成樣子了。”

  劉光釗很早就發現了家鄉無錫的水汚染問題。“大河小河裏填滿了汚水,後來就排入了太湖。”2007年3月,他在去過200餘次太湖之後,在一份資料中寫道:“2007年是國內湖泊、水系藍藻爆發旺年。”

  時隔不久,藍藻真的在太湖、鄱陽湖、巢湖、滇池先後爆發。

  把汚水存起來的“零排放”

  烏拉特前旗的很多村民一個多月後才陸續返回家園。汚水過後,樹木和莊稼很多都枯萎了,沒來得及逃走的牲畜、家禽的死屍橫躺在街道上。

  國家環保總局調查組在調查認定中指出,烏拉特前旗政府擅自改變設計與環評審批要求減少汚水暫存池庫容,是造成本次自然風浪襲擊黃河大堤發生潰壩險情的主要原因。2006年5月17日,環保總局通報了這起汚染事故。

  一場特殊的洪災,將地處河套平原東部,陰山左麓烏拉特前旗積瘧多年的汚染問題暴露無遺。旗政府的官員都坦承,建那個汚水暫存池實屬無奈之舉。

  2004年6月,烏拉特前旗的造紙企業因為汚水排放不達標造成黃河水部分汚染。下游的包頭市部分居民正以黃河水為飲用水,為此與烏拉特前旗發生糾紛。經過調解,烏拉特前旗向包頭賠款230萬元,同時國家環保總局責令該旗企業對黃河實行汚水零排放。

  “全國都在搞‘零排放’,可是真的達到‘零排放’要求了嗎?”劉光釗不以為然,“很多汚水處理廠建好不用,或者根本不能用。檢查的來了,用自來水沖幾天,那當然乾淨了,檢查的走了,排出來的還是汚水。可以查一下,有幾個汚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汚水真的達標了?有的甚至第二次汚染。”

  在內蒙古,建汚水暫存池已不是先例。在烏拉特前旗東南方向的托克托縣,生產青黴素的石藥集團內蒙古中潤制藥有限公司等幾家制藥企業是該縣的財政貢獻大戶。2005年初開始,這些企業每日將6000噸、超標百餘倍的汚水通過引黃灌渠進入該縣雙河鎮的農田,導致數千畝莊稼減產、近百隻牲畜死亡。

  藥廠將汚水排入農田的原因很簡單:兩個汚水暫存池滿了,不能再排入汚水。

  農民在事前得到了通知:“藥廠的汚水沒地方放了,大家澆地,摻在黃河水裏,減收一半水費。”

  就在烏拉特前旗動工建造汚水暫存池時,托克托縣的官員和員警在一位副縣長帶領下,出動十多輛車,“護送”汚水流到了農田裏。

  2006年6月,托克托縣環保局對藥廠汚水抽樣監測顯示,汚水的COD(化學需氧量)指標平均在1萬毫克/升以上,最高時達到3.6萬毫克/升,高出國家排放標準100多倍。

  烏拉特前旗處在內蒙古包蘭鐵路經濟發展帶上,這是一條自西向東沿著黃河發展的狹長經濟區。如今,風吹草低不見牛羊,只見工廠。

  烏拉特前旗建汚水暫存池除了因不能向黃河排汚外,還因北部的烏梁素海也遭受嚴重汚染。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北方三大蘆葦產區之一。44萬畝水面有多達13萬畝的蘆葦,由於蘆葦造紙的品質遠遠高於麥草或其他秸稈類物質,因此烏梁素海的蘆葦一直都是國內各大造紙廠爭奪的上等原料。

  因烏梁素海的蘆葦,烏拉特前旗興建了兩座大型造紙廠。據統計,前些年,烏拉特前旗每年將3300萬噸汚水排入烏梁素海。湖興蘆葦,蘆葦造紙,紙毀烏梁素。

  汚水直排江河湖泊當然並非烏拉特前旗一處。“我在2004年擔任‘保護長江萬里行’專家組組長時,就發現長江兩岸也有很多排汚口。”

  為了實現環保總局要求的向黃河“零排放”,烏拉特前旗的汚水暫存池修起來了。潰壩事件發生兩個月後,烏拉特前旗對外宣佈,由於封堵了企業向黃河排汚的通道,造紙企業的汚水全部先排放於簡易汚水暫存池沉澱、降解,“零排放”實現了。

  村民與政府的爭執

  王大寶家的院子往外200米,就是腥臭的汚水暫存池。“我們這腳下,土壤裏早滲滿了髒水,人吃自來水,牲畜還只能喝井水。”王大寶的母親高翻身提起這事就忿忿然。村民陳栓應補充說,“2006年4月,就在發水之前,旗環保局的來到村子裏化驗水樣,結果是地下水不能喝,牲畜也不能飲用。”

  高翻身養了十多頭奶牛。“一頭牛每天產幾十斤奶,以前,我都是把奶賣到附近的電廠、化肥廠,每斤是1.2元。”

  2005年7月,電廠的職工喝出了高翻身家牛奶的異味。“他們就不要了,我只好賣給蒙牛設在村裏的收奶站。”奶站也不要。

  高將牛奶異味歸咎於汚水暫存池。其實烏拉特前旗的汚水暫存池本就是在村民的質疑聲中動工的。

  動工三個月後,大壩開始占去沙腦包村的田地,一些人家的玉米被推土機毀掉了。“7月13日,我們村裏100多人攔住推土機不讓挖田。”高翻身和兒子王二寶是走在最前面的,他們不同意每畝田只賠償160元錢的條件。

  7月14日上午11點鐘,高翻身。“我不承認阻攔施工有錯誤,我一直認為是政府錯了,他們讓我寫認錯書,就放我,我不寫。”高翻身最終沒寫認錯書,在關了15天之後,王計兒交了255元的伙食費後,從拘留所領回了妻兒。

  就在高翻身出監回家的那天,汚水池的堤壩建起來了,遠道而來的汚水通過管道開始注入。

  按照巴彥淖爾市設計院的設計方案,這個池子的規模比現在還要大很多。烏拉特前旗環保局官員在潰壩後說,旗政府改變了設計庫容和環評審批要求,將庫容減少到設計方案的60%.

  高翻身出監後沒幾天,她的奶牛死了一頭,去年秋天,她的另兩隻奶牛在又先後死去,她都把死因歸結到汚水上。

  劉光釗同樣在為汚水苦惱,他認為自己從澳大利亞學到的技術可以建造更好的汚水處理廠,可是,在他花掉6000多萬元之後,仍然未能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得以嘗試。“有的地方讓去建,建到了一半,一分錢的工程款都沒收回,就不讓建了,他們怕新技術,寧願用舊技術。”

  劉光釗先後在山東、上海、東北等地做了一個個的汚水處理專案嘗試,但又先後失敗。不久,劉光釗將再次往返于昆明、北京、上海,再次走上奔走呼籲的道路。

  汚水處理廠正在修建

  沙腦包的一些村民開始搬離村莊,他們不堪每天苦對一池髒水。烏拉特前旗政府透露,汚水池只是一個折中方案,汚水暫存3年。解決的根本方法還是建汚水處理廠。

  2007年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對巴彥淖爾市四家企業被列入“流域限批”範圍。巴彥淖爾市環保局立即組織全市7個旗縣區,開展拉網式檢查,對公開曝光和掛牌督辦的企業馬上停產,進行達標整改。責令金星紙漿業公司立即停止向汚水暫存池排放汚水。

  但是,金星公司並沒有將這一指令執行徹底,至今,沙腦包村民仍然看到,每天,汚水仍然源源不斷。

  今年8月28日,烏拉特前旗8萬噸城市汚水處理專案一期工程終於開工。項目採用德國諾西頓公司百樂克活性汚泥汚水處理工藝,按照設計規模,一期工程日處理汚水能力2萬噸,投資8900萬元,明年7月30日將竣工啟用。

  這是目前中國在建和擬建的數百家汚水處理廠之一。據截至2005年的資料,中國城市汚水處理率已經由2000年的34%提高到52%,135個城市的汚水處理率達到或接近70%.但是,仍然有278個城市沒有建汚水處理廠,至少30個城市50座汚水處理廠運行符合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沒有運行。

  劉光釗對這些資料表示懷疑,他說,依據他的調查,情形可能要壞很多。“我們現在雖然有上千座汚水處理廠,可是,用的卻是歐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技術工藝。”劉光釗曾從南到北考察過很多汚水處理廠,“我認為,80%以上的是不能正常使用或穩定達標排放的。”

  “我在2006年底進一步調查發現,95%的汚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是達不到二類標準的。”劉光釗說。

  “歐美的技術並不適合中國,因為中國的工業佈局、工業形式都比較粗放,對環境沒有重視工業模式和管理。我們必須將歐美技術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快速解決中國的水問題。”劉光釗呼籲了10多年,但收效甚微,“包括上海新建的38個汚水處理廠,淮河流域的13個汚水處理廠,都不能達到排放要求。”

  劉光釗在蘇州的三個項目進行了兩年。“我想做成三個樣板,但願這次能成。”他焦急的一個原因是前幾天,他去了一次太湖,“可能,來年的太湖藍藻更厲害,以前這個季節,太湖的汚染是沒有這麼嚴重的。”他不明白,在無錫藍藻事件後,有關單位投入到太湖治理的千億資金做了什麼?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是對塞外河套平原一個美好讚譽,可是,河套平原卻逐漸成為“黃河一害”。烏拉特前旗右側的包頭市,每天有近40%的生活汚水沒有經過處理,通過排汚管直接排入黃河。這是該市城建局透露的資料。

  烏拉特前旗左側的巴彥淖爾、烏海,直到寧夏的塞上江南銀川,也好不到哪里。國家環保總局公佈的黃河流域自動監測資料週報顯示,2006年11月開始,黃河流域包頭畫匠營子斷面開始呈現四類水體,沒有好轉。

  烏拉特前旗汚水處理廠設計要求處理過的水達一類水標準。

  現在,沙腦包村民把希望寄託在了旗裏正在興建的汚水處理廠專案,如果真的滿負荷運轉,他們每年就可以少面對700萬噸左右的汚水。

  專題統籌:南香紅、喻塵
  采寫:本報記者喻塵

沒有留言: